【機床商務網 機床人才】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“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”于2017年3月18-2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,主題為“中國與世界: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”。工信部部長苗圩和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等人出席了19日論壇,并作發言。
據騰訊財經、新浪財經等媒體報道稱,在中國制造2025與推進結構性改革單元提問環節,郭臺銘向苗圩提問稱:“我們近希望說能夠征求到將近兩萬個大學生下工廠,可現在都是用大數據、云計算來算這些模具。學校的教育跟實際的現場有很大的差距,這些人才如果不下基層政府有沒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勵跟獎勵?”
對此,苗圩回答說,每年政府都要為近800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想辦法,但制造業需要的具有動手能力、操作能力的技術工人卻極缺。教育體制確實需要改革。“我們現在培養的大學生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,知識層面很多,動手能力很少,我們當年讀大學時還得去工廠實習呢。過去我們在學校學習前還要到工廠去實習,親自動手操作,現在很多學校已經沒有這個安排了,都是在紙上談兵”。
苗圩稱,必須要加大職業教育的培養力度,“中國不需要800萬大學畢業生都去做工程師、科學家,更大多數的畢業生是要從事生產工作的”,苗圩稱,“郭先生還得給我們一點時間,我們逐漸把短板補起來,如果沒有一批掌握高技術實操的工人,中國要想建成制造強國,這也是一句空話而已”。
苗圩還說,“中國制造2025”有11個配套性文件,其中有一個文件就是制造業人才發展指南。
此外,據證券時報稱,苗圩還在其發言環節就中國制造等問題發表了看法。
在談到創新問題時,苗圩表示,政府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目前還存在執行不到位問題。支撐企業開發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數量還不夠,能力還不夠強。歡迎更多國家、企業、機構參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,分享發展機遇。
在談到制造業發展問題時,苗圩稱,社會有大量的資本找不到投資的方向,制造業又需要大量的投資,特別是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投資又找不來錢,所以社會資本避實就虛的現象必須得改變。
而且,我們銀行資本很多并沒有投入到實體經濟,而只在體外循環,以錢生錢,這種運行模式是很危險的,這就是泡沫,如果不改變這種現象,盡管短期內銀行的效益會非常好,但是積累起來這就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。
目前,市場中甚至還存在著這樣的情況,連一些制造業企業賺了錢都想著去資本市場獲利,而不是投入到制造業中。政府將致力于鼓勵制造業從低端向發展,“制造業收入是很低的,我們鼓勵企業向兩端發展,向研發領域、服務業發展,增加企業收入。”
在談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時,苗圩說,ARJ21-700新型渦扇支線客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;C919大型客機完成大部分地面試驗即將首飛;長征五號大運載火箭、載人航天、首顥量子衛星發射成功;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完成世界420km/h交匯試驗。
要充分的依托企業來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,加快推進新材料、機器人等創新中心的建設,指導和推動省級的創新中心的建設工作,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的應用示范,破解行業的共性技術、供給不足這方面的難題。
政府將繼續實施核高基、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,大飛機、兩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啟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的重大工程,加快論證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網絡,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等重大工程,加快車聯網的推廣和應用。
附:郭臺銘和苗圩對話實錄
郭臺銘:
有關“中國制造2025”,中國從制造的大國到制造強國。我們富士康集團在中國超過百萬個制造,也是傳統產業,但是我們也在做科技產品的制造。我們近發現了一個問題,產業升級主要是人的升級,近國務院出臺了人才下鄉、下工廠,叫做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對,我們近希望說能夠征求到將近兩萬個大學生下工廠,結果我們發覺了一個現象,大家下到生產線去工作、動手動頭腦,對我們來講,需要對他們的觀念進行改造,因為學校的教育跟實際的現場有很大的差距。其實近我們在做模具,我們有6萬個模具的基礎工人,可現在都是用大數據、云計算來算這些模具。我想這些人才如果不下基層政府有沒有什么政策可以鼓勵跟獎勵?
苗圩:
郭先生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。“中國制造2025”有11個配套性的文件,其中有一個文件就是制造業人才發展指南。確實,現在我們遇到一個情況,每年政府要對接近800萬大學畢業生花很多的精力,為他們的就業想辦法。但是同時我們制造業里面,特別是具有動手能力、操作能力的技術工人,這個隊伍市場極缺。這就反映了我們教育體制要改革,我們現在需要大部分的人才還是適用型的人才,更多的能夠到工廠去、到車間去,能夠直接從事生產線方面的技術和管理工作。但是遺憾,我們培養出的很多大學生不具有這方面能力,知識方面很多,動手能力很差。連過去我們在學校30多年前還要到工廠去實習,需要親自的來動手操作,現在很多的學校里面已經沒有這個安排了,都是在紙上談兵,都是沒有接觸到工廠的這些東西。所以,我們在教育體制上一定要進行改變,要加大職業教育的培養力度,中國不需要800萬都去做工程師、科學家,去研究。但是中國800萬更大多數的畢業生是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。所以,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,也有一個專門的規劃,但是調整起來需要有一個過程。我想郭先生還得給一點時間,我們逐漸的把這方面的短板補起來,如果沒有一批高技術的工人掌握了高技術實操的工人,中國要想建成制造強國,這也是一句空話而已。
(原標題:郭臺銘吐槽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 工信部長:給點時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