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機床商務網 讀者問答】你的想法我來聽,你的疑惑我來答。大家好,我是機床商務網小鄭。很期待,今天的讀者會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一起開動大腦呢?
讀者:
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,就有什么樣的工作結果。有什么樣的工作成果,就有什么樣的企業風采。而一家企業所取得的成就,無不折射出員工做事做人的精氣神。那么,機床企業員工的精氣神又是如何的呢?
小編:
每一家機床企業所取得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其背后是十年、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心血付出。如今,機床行業發展有所回暖,大大小小的機床企業都呈現出新現象新活力,也折射出企業員工做人做事的精氣神。下面,小編就以沈陽機床、中捷機床兩家機床企業的技能人才為例,讓大家感受感受機床企業員工的精氣神。
他們用自己的精氣神詮釋著機床企業的新面貌
中捷機床鉗工林寬文
從事鉗工工作多年,他一直以身作則,以產業工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向我們詮釋了匠人精神,他就是中捷機床有限公司重大型產品線龍門裝配車間鉗工林寬文。雖然只有初中學歷,林寬文卻沒有讓學歷成為限制自己發展的絆腳石。他不斷提出技術革新改造、對于操作英語數控系統得心應手。
在工作上,林寬文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和鍛煉的機會。只要有機會,他都主動申請加班,并把自己在操作安裝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記錄下來,再向同事請教并且反復練習,做到熟能生巧。林寬文曾承擔EGC2040r樣機測試,在安裝過程中,他不斷查閱圖紙,與技術人員一同研究,解決了20余項問題,單臺機床節約成本7萬余元。
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,林寬文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20余年的扎實鉆研,他以產業工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為企業創造了寶貴的價值,用虛心學習、精益求精的精氣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。
沈陽機床技師徐寶軍
從“零基礎”的普通車工到機床車間的創新大師,他憑借勤奮鉆研、苦干巧干的精氣神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血液。他就是沈陽機床集團技術部客戶工藝室的數控調試車工,技師徐寶軍。
在沈陽機床集團的13條生產線中,機床廠車銑復合產品線是設計生產難度大的一條。作為難度大的生產線上后的技術把關者,遇到技術難題、解決技術難題就成了徐寶軍的日常工作內容。參加工作27年來,他已經記不得自己進行了多少項技術創新,攻克了多少技術難題。
徐寶軍不但自己搞創新,還帶動身邊的同事一起搞創新。徐寶軍在2014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。在徐寶軍看來,工作室的成立是給了技術創新更大的空間和更豐富的人才資源,創新靠單打獨斗是低效率的,現在通過創新工作室,我們可以把大家集中到一起,發揮團隊的創新力量,以更快的速度、更好的方式把問題解決,依靠團隊的力量事半功倍。
對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的殊榮,徐寶軍說:“一切辛苦都值了,模范就是要起帶頭作用,希望在我的帶動下,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鉆研技術,愛上創新。”
小結:
在其他機床企業,不乏像林寬文、徐寶軍這樣的能工巧匠,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,嚴格按照工作標準,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,每一道工序、每一個環節全部達到質量標準,滿足產品質量要求,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傳承著“工匠精神”,用自己的精氣神詮釋著中國裝備制造的新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