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機床商務網 機床人才】太重集團礦山設備分公司維修工部普通維修鉗工。走進他的工作室,柜子里摞著整整齊齊的“紅本本”和各種獎狀、獎牌讓人知道他不普通:“全國技能高手”“國務院特殊津貼”……
1971年,不到15歲的張東元參加工作成為一名農機維修工。1978年3月調回太原重型機械廠后,他開始接觸到更專業、更大型的機械。從1978年到1984年,整整6年多時間,張東元每天白天上班,晚上在單位的職工教育中心上課。隨后他考入太重職工大學,變成白天上學,晚上上班。11年間,學習從未間斷。終,他的學習有了“成果”。
1990年年初,太重集團礦山分公司廠房里,一臺當時世界先進、大規格的全數控、高精度、超重型數控橋式龍門銑床正在安裝。廠里對工期有要求,但嚴謹的德國專家又必須按圖紙安裝,并且只允許本國專家進入,張東元憑著自己的技能和經驗不斷與對方溝通驗證,終贏得對方的肯定。
2011年11月,張東元作為專家到德國驗收一臺新機床,他指出的所有問題都被廠家認可并采納。2013年,這臺機床在天津安裝調試完成,張東元再次去驗收。離開時,德國專家說,“這是我們在國外安裝過完善的一臺機器。”
工作上用心過多,家里自然付出就少。說起女兒,張東元的眼眶有些濕潤,這些年忙忙碌碌,對女兒的關心太少。1992年女兒7歲,有一天張東元答應孩子接她下學,但臨近下午突然接到傳呼:北京一臺機床發生故障。他被送到火車站時,才想起了對女兒的承諾。那時候沒有手機,根本無法通知別人,又下著雨,他趕緊讓司機回單位傳話,請領導幫忙安排同事去接孩子。自己還是抹抹臉、咬咬牙,上了火車。
2012年,經國家人社部批準,太重集團成立了以張東元名字命名的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,同時成立了由山西省總工會、太原市總工會、中國機冶建材工會批準的張東元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。如今,在太重集團,他的工作室成員遍布集團6個子公司、22個分公司以及省內的4所技工院校。
由于有工作室的存在,各子公司、分公司之間維修人員可以技術設備共享,無論哪里的機械設備發生故障,都能請集團的維修力量去維護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2016年11月,張東元到了退休年齡,但他還是應廠里的邀請被返聘回來,繼續忙碌著。
(原標題:一線成長起來的“大國工匠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