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產權是制造強國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。《中國制造2025》明確提出,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數達1.1件。近日,國務院印發的《“十三五”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》也指出,要完善“中國制造”知識產權布局。
加強“中國制造2025”知識產權布局的重要意義
在制造業競爭中,的知識產權布局常常“一劍封喉”,至關重要。美歐日等制造強國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布局,擴展知識產權運用優勢,占據制造業競爭制高點。我國深入實施《中國制造2025》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需要全面加強制造業知識產權布局。
——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需要。比較表明,世界制造強國全部都是知識產權強國。歷史經驗表明,制造業的每一次轉型升級都有知識產權的身影。知識產權是產權化的創新成果,是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,對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。加強知識產權布局,提升知識產權綜合實力,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然要求。
——落實工業制造2025要求的需要。《工業制造2025》明確要求,要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完善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,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,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,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,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。同時,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,是激勵創新的有效制度安排,在創新驅動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,對促進制造業創新起到關鍵的激勵作用。
——搶占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布局先機。中國制造2025知識產權布局的產業方向聚焦,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,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、數控機床和機器人、航空航天裝備、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、電力裝備、農機裝備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。知識產權布局應盡早謀劃,搶占了制造業知識產權布局的高地,就贏得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先手棋。這技術領域都是技術創新非常活躍的領域,核心申請的申請日越早越好,外圍申請持續時間越長越好。不僅要做好國內布局,也要同步謀劃知識產權布局。不僅要重視布局,還應打造品牌,并及時做好軟件著作權、技術秘密、域名等知識產權保護。
加強“中國制造2025”知識產權布局的思路舉措
《中國制造2025》明確要求,要加強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,構建產業化導向的組合和戰略布局。這對加強知識產權布局明確了思路和重點。我們應當以高價值核心培育為導向,以形成有效的知識產權產業布局、區域布局和海外布局為重點,以帶動創新鏈、產業鏈、市場鏈有效連通為關鍵,以促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和知識產權貿易發展、有力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為目的,積極加強《中國制造2025》知識產權布局。
——實施工業制造2025高價值核心培育計劃。世界制造強國的共同特點之一,就是擁有一大批支撐產業競爭力的高價值核心。要深入實施質量提升工程,從申請質量、代理質量、審查質量和運用效益等多個維度,大力提升制造業的質量,加快培育高價值核心。重點圍繞“中國制造2025”主導產業,開辟審查綠色通道,通過資助政策等多措并舉促進提升申請質量,加強代理行業事中事后監管,提升代理服務水平,盡快形成一批高價值核心。尤其要重視部分產業中的標準必要,這些標準必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,體現了技術創新高度,決定了市場利益分配格局。
(原標題:完善知識產權布局 推進“中國制造2025”建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