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機床商務網 本網原創】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年會上,華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徐靜表示:智能制造是《中國制造2025》確定的主攻方向,是我國制造業應對世界發展趨勢與競爭格局、構筑競爭新優勢的關鍵,也是當下時代的發展潮流。
為在智能制造時代搶占先機、提前做好規劃,“2017中國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峰會”將于1月12日至13日于北京舉行。據悉,此次論壇將圍繞“智能制造”為主題展開討論,探討制造企業該如何抓住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的研發和生產,通過數字機床、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和智能化生產建材,加快可穿戴產品、智能家電、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,大力推進制造過程的智能化。

智能制造成主流 眾多企業紛紛跨界做智能機床
對此有專家認為,盡管我國關鍵技術裝備獲得積極進展,但仍面臨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于人的問題,例如數控機床領域,控制中心CNC機床從日德進口。工業機器人領域,機器人本體和伺服,控制器已國產化,但減速機依然被日本的納博和哈默尼克壟斷,機床企業只有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才能實現智能制造。
簡單地理解,智能制造就是把互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與工業生產融合,提升制造工藝。這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方向。當今世界各國都加緊布局智能制造,為在智能時代奪得一定市場份額,越來越多的制造機床企業走上了突破創新之路,紛紛跨界研發起了智能機床。
以富士康為例,富士康位于成都、深圳和鄭州的工廠已經達到第二、三階段。尤其是在鄭州工廠,一條CNC(數控機床)生產線實現了完全自動化。截止目前,富士康已經部署了逾4萬臺“富士康機器人”,每年能生產約1萬臺機器人。除工業機器人外,富士康還在開發醫療機器人。雖然富士康已經開啟了“機器換人”大幕,但是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管理人員代佳鵬卻認為,工業機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,因為人能迅速地由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。

富士康為例鄭州工廠一條CNC(數控機床)生產線實現了完全自動化
轉型之路上,同樣讓人記憶深刻的還有美的集團。電器巨頭美的集團于2016年通過45億歐元(約合50億美元)戰略投資庫卡,目前公司總共持有86%庫卡股份。美的集團收購庫卡、獲取機器人制造核心技術,是公司跨界融合的一大創新,也是國產機器人實現快速發展的路徑之一。據了解,美的一直把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戰略的重點,并通過并購的手段來加速化和多元化的擴張。公司早在2015年便成立機器人業務部門,并在同年與日本安川共同出資4億元組建兩家機器人公司,分別生產服務機器人和產業機器人,這被外界看成是美的智能化戰略的重要舉措。

美的建成國內首條自動化空調外機柔性生產線
在多元化戰略上,格力集團董明珠可謂巾幗不讓須眉。作為巨頭企業董事長,董明珠一直都把目光放在前沿的產業板塊上,機器人、新能源汽車、智能手機都成為格力集團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。在2016年9月份召開的第二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,格力就展出了鉆攻中心GA-Z4060和GA-Z4055兩款智能數控機床,這兩款智能機床均為集切削、鉆孔、攻牙為一體的數控CNC,現已被廣泛應用于3C行業,汽車零部件,小型模具、醫療等行業中的盤型零件、中小型板零件等加工,亦適用于加工凹凸模型及復雜的型腔和曲面,創新舉動受到參展觀眾一致好評。

格力集團在展會上展出的智能機床產品
【jc35小編寄語】
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,貫穿于設計、生產、管理、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,具有自感知、自學習、自決策、自執行、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。推進智能制造,能夠有效縮短數控機床產品研制周期,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,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,加快發展智能制造,對于提高數控機床產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、培育經濟增長新能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富士康、美的、格力等企業作為制造強企的代表品牌之一,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。這些企業的崛起,與他們堅持創新,緊跟潮流發展的企業戰略密不可分。數控機床企業也是一樣,唯有掌握核心數控機床、機床附件、機床工具、機床零部件等核心加工技術,并在智能制造時代積極創新,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,真正實現企業初的夢想。